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,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。今天(10月28日)起,《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》专栏推出《改革新成效》系列报道,以微观视角记录河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,展现全省改革创新的澎湃活力。
首篇走进雄安新区,看创新平台汇聚创新火花,应用场景变为发展前景。
我们都听说过小吃一条街、文化一条街……那您有见过科创一条街吗?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,就有这样一条特殊的街道:软创街区。300多米长的街道覆盖了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遥感等多个领域,23家科技企业在这里汇聚。今年5月"开街",企业入驻率现已达到100%,软创街区有何吸引力?采访中我们发现,入驻企业有一个共同的标签,即初创期科技企业。吸引他们落户,靠的是满满诚意。
在中央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的支持下,雄安新区布局"四个三"科技创新体系,加快"汇创新、谋赛道、聚产业",制定出台《河北雄安新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》,涵盖平台建设、人才引进、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,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正加速形成。
政策给力,平台添力,在雄安,创新成果层出不穷。那从实验室到应用场的"最后一公里"又该如何打通呢?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,应运而生。在昝岗片区,占地127亩,8栋高标准中试厂房,科创企业在这里加速聚集,一个个创新成果正从这里走出。来到位于中试基地的普龙科技时,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他们新研发的信号机械室AI巡检机器人样机,这是企业落户雄安后推出的第5款产品。
赵燕说道:我们也是迫切地需要一个场地去进行实验到批量生产这样一个环节。所以中试基地的负责人也是在积极地和我们对接,作为首家入驻的企业,包括我们的生产车间、研发中心都已经搬到这边来了。2000多平米的办公场地、定制化的车间产线,从北京到雄安的这次"搬家"给普龙带来的远不止这些。入驻中试基地租金减免、产业对接等一系列支持举措,让企业轻装上阵。新区以及平台积极地帮助我们去进行推介,在全国各地都有了我们产品在应用。去年我们的营业额是将近8000万,那从今年的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看,是完全可以翻一番的。
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12家高端高新企业落户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一期,意向入驻企业48家。二期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,预计明年投入使用。向改革创新要动力,雄安新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3大产业方向,积极搭建产业创新平台,推进科创中心、中关村科技园等10余个重要创新和产业平台载体建设,高端高新产业加速奔赴"创新高地",汇聚起科技创新澎湃合力。